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健康地方文件

韩震武 导盲犬C
2024-09-22

云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通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推动“双减”、“双升”落到实处,推动全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支持更加有力,科学引导家长树立对子女的合理期望;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5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下降。

主要任务

(一)增强健康意识,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1.实施“以德育心”促进行动。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云岭思政“个十百千万”工程。健全“大思政课”建设机制,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分课堂。

2.实施“以智慧心”促进行动。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推进“双减”、“双升”提质增效,减轻教师负担,调整优化考试科目所占分值,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3.实施“以体强心”促进行动。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4.实施“以美润心”促进行动。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培养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广泛开展普及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美育实践活动,教会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美育新文件

5.实施“以劳健心”促进行动。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小学全面开展“我的环境我管护”行动,校内操场、卫生间、楼道等公共区域实行分班责任管护,每周五课后组织全校全员大扫除。‍‍‍‍‍‍‍‍‍‍‍‍‍‍‍‍‍‍‍‍‍‍‍‍‍‍‍‍‍‍‍‍‍‍‍‍‍‍‍‍‍‍‍‍‍‍‍‍‍‍‍‍‍‍‍‍‍‍‍‍‍‍‍‍‍‍‍‍‍‍‍‍‍‍‍‍‍‍‍‍‍

(二)提高课堂内外吸引力,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中小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班团队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年级每2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班队会。高等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

7.丰富课外实践活动。依托“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教育、“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职业院校“文明风采”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珍爱生命”主题班会,强化学生挫折教育。

(三)完善防控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测评全覆盖

9.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1次全员心理健康测评。高等学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四)健全干预体系,精准实施网格化管理

11.定期开展风险研判。中小学校探索建立“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科教师”网格化管理体系,每月开展1次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研判。高等学校健全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网络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院系定期召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判会。班主任、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以及校内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

12.完善协同干预机制。教育、卫生健康、网信、公安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大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分析报告制度和专家会诊机制,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网上网下监测预警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险行为,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

(五)配齐建强队伍,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13.提升教师培养质量。鼓励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打造50个省级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着力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

14.配齐建强专业队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施“中小学班主任组织管理能力提升项目”,培养一批名班主任。高等学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的要求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职教师,省级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按师生比不低于1∶3000配备专职教师。‍‍‍‍‍‍‍‍‍‍‍‍‍‍‍‍‍‍‍‍‍‍‍‍‍‍‍‍‍‍‍‍‍‍‍‍‍‍‍‍‍‍‍‍‍‍‍‍‍‍‍‍‍‍‍‍‍‍‍‍

15.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可纳入思政、德育教师、高等学校辅导员系列或单独评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20学时的专业培训;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至少参加2次省级主管部门或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

16.加强队伍工作保障。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活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管理。‍‍‍‍‍‍‍‍‍‍‍‍‍‍‍‍‍‍‍‍‍‍‍‍‍‍‍‍‍‍‍‍‍‍‍‍‍‍‍‍‍‍‍‍‍‍

(六)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七)强化社会服务,构建良好家校社共育机制

18.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心理)科的规划设置,鼓励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依托现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条件成熟的高等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一批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云南省学校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组建教育系统应急心理援助小组,利用“12355”、“云青护—一部手机护成长”等平台…… 

19.注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完善家校协同干预机制,对入学时就确定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商定干预方案和任务分工,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学生在校期间因严重心理危机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向或行为时,学校应及时协助家长送医诊治。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面向全体家长(监护人)和师生至少举办1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20.打造省级心理服务平台。依托云南省“守望云心”心理服务平台,继续做好心理热线服务,分4个片区为全省师生和家长提供“菜单式”心理帮扶服务,3年内遴选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不少于100个。‍‍‍‍‍‍‍‍‍‍‍‍‍‍‍‍‍‍‍‍‍‍‍‍‍‍‍‍‍‍‍‍‍‍‍‍‍‍‍‍‍‍‍‍‍‍‍‍

(八)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21.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共创平安校园。细化法治副校长职责任务,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学生自护和自救能力。落实《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综合规模和布局统筹专门学校建设,完善专门教育体系。到2025年实现州(市)、县(市、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站)全覆盖,每个中心(站)至少配备2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

22.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管理。科协、教育、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和先进经验宣传。民政、妇联、教育、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对沉迷网络人际交往、游戏等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开展“护苗·绿书签”活动,对留守、流动、单亲、残疾、丧亲和家庭困难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宣传、公安、网信部门要净化网络空间,构建清朗健康网络生态,加大网络有害信息、不良网络行为治理力度,加强各类网络平台事关学生自杀自伤倾向性问题监测,遇到突发状况及时启动应急救助预案,稳妥处置负面舆情。

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5年)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导盲犬C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